几年来,我们认识到,不管是在智能互联电动汽车行业,还是在快速更迭的智能工厂,或是在朝着智能家居发展的趋势中,创新均起始于电子器件。因此,半导体供应链的发展受到大量关注,而十年前半导体在技术领域不为人知,无人关注。
出于同样的原因,面对供应链中断、需求量创纪录且地缘政治不稳定等挑战,处理器内核的许可颁发成为另一棘手的行业问题时,众多专家都选择介入。这一问题成为半导体业日程的重要议题,引发了一系列活动,推动在芯片许可颁发领域建立新的权力平衡。
背景故事
2020年9月,软银宣布计划将Arm出售给英伟达。这不是小事,因为Arm向世界上许多顶级半导体公司颁发内核许可证。经历了艰难的监管审批流程,这笔出售交易被取消了——但在此之前,大量问题开始在公开场合和私下流传。英伟达作为半导体行业多数企业的竞争对手,如果同时拥有颁发许可证及许可证定价的权力,会带来什么? 企业实现多元化有什么其他选择? 这样的变化对产品路线图有何影响? 怎样的竞争规模才能让整体局势向有利于其他企业的方向倾斜? 关键是,不管事情的结果如何,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,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公开,并带来了转变。
开源替代方案
Arm可能被出售的消息给许多半导体公司敲响了警钟,促使他们仔细研究了2015年上市的开放标准指令集RISC-V。过去两年,越来越多公司加入其中,尤其是那些拥有RISC技术的公司,例如恩智浦(恩智浦前身——飞思卡尔有许多RISC产品)。工具链供应商和大学也加入了进来。这类似于30年前Linux的开发。
与Arm不同的是,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和更改RISC-V指令集,根据用例的需要扩展处理器。这种更大的差异化能力在处理器领域创造了竞争,最终带来更多创新,但也可能导致工具链和IP重用的碎片化。
谁从RISC-V中获益最多? 芯片初创企业就是其中之一,因为内核能够根据单个应用定制。但拥有开源替代方案也减少了中型公司进入芯片设计领域的障碍。他们也能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益。
输、赢或平局
挑战是肯定存在的。开源并不意味着免费,在某些方面,由于配置工作的重复,它对公司来说可能会更昂贵。与Arm相比,RISC-V在开发方面也落后多年。但与几年前相比,差距要小得多,只有在高性能领域差距才很大。再过五年,差距会更小。